細胞收集,究竟哪種方案最合適?離心收集or瓶內裂解or胰酶消化?
不少科研人員都曾被這個難題困擾良久,尤其是看了大量的蛋白樣品制備的相關文章后,變得更加的不堅定了。有的文章推薦離心法,操作方便且高效;有的文章則推薦瓶內裂解,能最大程度保持細胞蛋白譜的完整性;還有的則推薦胰酶消化法,保持細胞形態單一,不聚團。貌似每種方法都可以,但是應用于實驗中結果卻不盡人意,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細胞收集方法的優劣對比及操作步驟等。
一、細胞收集方法優劣對比
1、離心法
優點:離心法操作方便,同時我們可根據收集到的細胞沉淀來加入適量的裂解液,從而能夠控制樣品蛋白的濃度。
缺點:在離心過程中卻容易造成細胞破碎而降低總蛋白得率,同時會造成細胞外基質(ECM)的丟失,從而造成樣品蛋白質圖譜的不完整。
注:細胞外基質(ECM)是由細胞外大分子和礦物質(如膠原蛋白、酶、糖蛋白和羥基磷灰石)組成的三維網絡,為周圍細胞提供結構和生化支持。因為多細胞在不同的多細胞譜系中獨立進化,細胞外基質的組成因多細胞結構而異;然而,細胞粘附、細胞間通訊和分化是ECM的常見功能。細胞外基質主要由5類物質組成,即膠原蛋白、非膠原蛋白、彈性蛋白、蛋白聚糖與氨基聚糖,按分布部位劃分主要分為基底膜(Basement membrane)和間質基質(Interstitial matrix)
2、瓶內裂解法
優點:瓶內裂解法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有效的防止細胞在離心過程中破碎,能有效的提高總蛋白得率,同時也能完整的保留細胞外基質(ECM)。
缺點:操作會相對復雜,且不易控制加入的裂解液量,往往會造成總蛋白濃度低且粘度高等情況;對于一些藥物處理的細胞和貼壁不牢的細胞,使用此方法在清洗階段也容易造成細胞大量丟失。
3、胰酶消化法
優點:胰酶處理的細胞個體形態單一,不聚團,對細胞損傷小。
缺點:會造成細胞外基質(ECM)的完全丟失,同時會剪切一些對胰酶敏感的蛋白。
對于WB蛋白樣品中是否含有對胰酶敏感的蛋白,我們往往不太確定,同時胰蛋白酶也屬于外來蛋白質,如果不能做到徹底清除,同樣會污染我們的樣本。所以用于WB的細胞樣品不建議使用胰酶消化法收集細胞。
每一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性,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細胞類型選擇合適的細胞收集方式。
離心法:適用于懸浮細胞、貼壁不牢和藥物處理過的細胞;
瓶內裂解法:適用于所有的貼壁細胞;
胰酶消化法:適用于目的蛋白非細胞外基質(ECM)或對胰酶不敏感的蛋白。
在一般情況下,我們首推瓶內裂解法,其次離心法;不推薦胰酶消化法。
二、細胞收集protocol
了解了三個方法的優劣,選擇了最合適的細胞收集方法,那具體該如何操作呢?這里也給大家準備了瓶內裂解法和離心法的詳細Protocol,請查收:
a. 瓶內裂解法(效果最佳):適用于所有的貼壁細胞
1)吸凈培養基,用冰的PBS清洗細胞表面2遍(動作輕柔,防止細胞脫落),盡可能吸取殘留的PBS。
2)在冰上加入適量預冷的裂解液于細胞瓶、培養板或培養皿中,用移液管吹散貼壁的細胞,對于貼壁緊的細胞也可使用細胞刮收集,收集裂解液,在冰上放置30min,期間每10min上下顛倒混勻一次。
b. 離心法:適用于懸浮細胞、貼壁不牢和藥物處理過的細胞
1)使用細胞刮收集細胞懸液(連同培養基一起收集),4℃,500g離心5min,收集沉淀,沉淀用預冷的PBS洗滌兩遍,收集細胞沉淀,盡可能吸取殘留的PBS。
2)加入適量的裂解液,在冰上放置30min,期間每10min上下顛倒混勻一次。
注:裂解液在使用前提前加入蛋白酶抑制劑,用于磷酸化抗體檢測的需要同時加入蛋白酶抑制劑和磷酸酶抑制劑。
看到這里,各位科研同仁們應該已經完全掌握了吧!